泸县法院立足审判职能,紧盯涉及优化营商环境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,不断锤炼司法助企“硬功夫”,为服务和保障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凝聚法治力量。2月20日,在泸县县委经济工作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,泸县法院针对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作表态发言,并向参会企业发放《立足司法审判职能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十项措施》。
畅通企业解纷渠道
实行线上线下双轨服务,坚持有案必立、有诉必理,符合立案条件的当日立、当日流转分案,不符合立案条件的一次性告知补齐。设立12368专线工作室,实现网上立案、跨域立案、电子送达等智能化服务。
多元化解涉企纠纷
进一步整合民调组织、行业协会、仲裁机构等调解资源,充分运用人民调解、司法调解和专业性调解等方式,灵活采取委托调解、邀请调解等方式,实现调解主体、调解手段、调解程序多元化,对涉企纠纷全流程调解,降低企业诉讼成本。
聚焦产法协同发展
结合县域产业结构特色,突出工作重点和亮点打造,组织开展“医药行”“护企行”等专项活动。探索构建产业司法服务保障机制,打造专业化法庭,做专、做实、做精涉医药产业纠纷综合治理。
坚持依法平等保护
确保各类经营主体在立案、审判、执行全过程中享有平等的诉讼地位和权利。严格落实“非禁即入”政策,为各类经营主体营造可预期的法治营商环境。严厉打击合同诈骗、职务侵占、串通投标、敲诈勒索、破坏生产经营等违法犯罪行为,为企业正常经营提供安全稳定生产环境。
推进流程信息公开
通过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小程序、12368诉讼服务热线等方式,将各流程节点信息向当事人推送,充分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。常态化邀请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、企业代表以及群众旁听庭审、见证执行,接受监督评议,听取意见建议,使监督见证贯穿涉企案件审执全流程。
深化府院联动机制
加强与行政部门沟通协作,统筹协调解决企业破产处置中的民生保障、社会稳定、资产处置问题,妥善化解群体性纠纷。充分发挥执破融合优势,以执助破,以破促执,高效推动破产案件办理进程,加快涉企案件“出清”和市场主体“挽救”。
提升案件审判质效
深化案件繁简分流,提高小额诉讼、简易程序适用率,严格涉企案件在法定审限内结案,加强对涉企案件的判后答疑、释法明理工作。充分考虑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、融资难融资贵、账款难收回等问题,依法进行诉讼引导和释明,加大依职权调取证据力度,切实查清案件事实。
加强专业化审判
针对建筑业大县实际,建立专业化审判团队,集中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类案件,强化对重大敏感、新类型案件的分析研究,统一裁判尺度。在建筑总部增设巡回审判庭,推选专家进入陪审员库,参与涉企案件审判,为事实认定提供专业化意见。
坚持善意文明执行
采取“活封”“活扣”方式,杜绝超标的“查扣冻”,通过“保全+置换”模式,在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基础上确保企业正常生产经营。落实企业信用修复机制,全面清理失信企业被执行人,符合法定移除条件的依法撤销或删除,让企业重回发展轨道。
主动靠前“把脉问诊”
定期到企业把脉问诊,做实“大排查、大回访、大服务”,提供定制化司法服务,帮助企业识别法律风险、解决实际困难。持续开展“送法进企业”活动,在“世界知识产权日”“国家宪法日”等重要节点,开展巡回审理、专题讲座、发布典型案例等活动。
2025年,泸县法院将不断厚植法治化营商环境“沃土”,以“钉钉子”精神狠抓落实,以“刀刃向内”的决心接受监督,切实将“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建设者,案案都是营商环境试金石”的理念落到实处,为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