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6月,泸县人民法院法警大队副大队长、26岁的陈言超主动请缨,远赴凉山州美姑县人民法院开展为期两年的对口援建工作。怀揣使命的热血青年,背负责任行囊,随省法院援建工作队踏进了大凉山的苍茫群峰。历经索玛两度枯荣,泸法麒麟青年褪去青涩,以真心实干、智慧汗水和坚韧不屈,不仅圆满完成援助任务,更成长为点亮法治星火的坚实力量。
初赴凉山途中,汽车在盘旋的山道上颠簸,嶙峋山体如大地裸露的脊梁,悬崖滚石如群山沉默的警语。当盘旋在“∞”型道路的海拔指针陡然突破3000米,耳鸣蜂群嗡响,胸腔似灌铅般沉重。在自然法庭的磨炼下,这位来自平原的壮硕小伙,攥紧因缺氧泛紫的拳头,以初心为刃,向高原反应亮剑出征。
初抵美姑法院,三道难关横亘眼前:语言关——彝族方言如加密符码,连日常交流都需翻译中转;环境关——悬崖边风雪过后的泥泞山路,深一脚浅一脚地跋涉前行;习俗关——火塘边的调解常遇文化壁垒。在加班的深夜,他看着堆叠如山的彝汉双语案卷陷入迷茫,窗外呼啸的山风卷走了叹息。
转机发生在一次进山执行。当他和执行法官,几经波折将执行案款交到彝族阿妈手中,阿妈双手捧来苦荞馍,沟壑纵横的笑脸如高原阳光,真挚而热忱。这份扑面而来的暖意,似熊熊燃烧的篝火,深深熨帖异乡人内心,终化作一股扎根的力量——他白天跟着干警学彝语,夜晚研习地方民俗、习惯法,工作背包里,总装着法律读本和研习笔记。
两年援彝,横跨三载,九次往返蜀道,车轮碾过万里路。从春寒料峭到冬雪皑皑,自晨光熹微至暮色沉沉,每一次漫长的车程,都记载着成长的印记。当曾经晕车呕吐的新手成长为悬崖道上的“老司机”,当高原红爬上他的脸颊,那些曾以为不可逾越的高山,早已化作身后起伏的勋章,淬炼成内心的勇毅与坚韧。
2023年金秋九月,热浪眷恋着大凉山,陈言超怀揣“筑牢脱贫基石、绘就振兴新卷”的炽热初心,又踏上美姑县洪溪镇的土地,投身于乡村面貌变革的专项行动。人居环境整治的序幕,在青山环抱的彝寨中徐徐拉开。
陈言超的“战场”,始于洪溪镇处洪觉村,推开村民院门,眼前的景象和高原的旷净形成刺眼反差:低矮破旧的圈舍散落院坝,房前屋后灌木丛生、垃圾成堆,生活区环境卫生令人揪心。这痛心的现状,瞬间点燃了陈言超行动的决心。
陈言超深知,破冰首在破“心墙”。他与战友们立即深入村寨,挨家挨户展开宣传动员。晓之以理,阐明卫生与健康的紧密联系;动之以情,描绘整洁家园愿景。他用新学的彝语夹杂着汉语,搓着玉米粒与老乡家常闲谈。潜移默化地疏导,渐渐融化了疑虑的坚冰,赢得了村民的理解与支持。
观念的转变迅速化为行动的力量。陈言超旋即身先士卒,以行动引领。在乡亲们的院落里,他挽起袖子,挥汗如雨,铲杂草、清碎砖、运垃圾。他实干的背影,极大地激发了村民参与热情。昔日狼藉的庭院,在众人合力下渐显整齐。陈言超的目光,更锐利的锁定核心症结——生活区域的治理。他带领战友们,将警营多年锤炼出的严谨内务管理经验,因地制宜地引入村民的日常。他耐心帮助清洗锅碗瓢盆,手把手示范衣服叠放和有序收纳,清晰划分储物区、休息区和活动区。这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有效分隔,更是一场深刻的生活习惯革新,更让“爱护家园、珍视卫生”的意识深深融入彝寨生活的脉搏。陈言超以青春热血,躬身实干,在振兴路上拓印坚实的足迹。
大凉山腹地,群山如锁,交通闭塞,经济发展滞后如陷泥淖,加之民族文化与现代司法程序的碰撞,使得当地法院判决常陷“兑现困局”。陈言超直面民生艰辛与法律意识淡薄的现实,怀揣泸州法院沉甸甸的执行智慧,奔赴美姑,正是为刺破困境而来。
2023年9月1日,美姑法院“金鹰行动.涉金融债权”等专项执行拉开帷幕。陈言超全力协助参与行动,反复斟酌执行方案,全面摸排案件线索,精准锁定执行对象,剑锋所指直击要害。行动中,陈言超与战友们秉持打击与教育并重的理念,面对狡黠的被执行人,他执法如山,凛然实施拘传;面对尚有转圜余地的对象,他则耐心释法明理,巧妙解开当事人心结。此次行动共摸排住所12处,拘传2人,执结案件6件(执行完毕4件,促成和解2件),清收贷款10余万元,行动既惩戒了逃避债务失信行为,又达到了“执行一案、警示一片、教育一方”的社会效果。
陈言超和他的战友们,寒来暑往,披星戴月,执行足迹踏遍彝乡,身影照亮崎岖司法路。他躬耕不辍的援彝写照,是泸州经验在异域土壤的智慧嫁接;他久久为功地口传心授,终见执行质效跃升通途。2023年,美姑法院执行质效首次从末位跃居全州第六,更在2024年全州执行大比武中勇夺桂冠!这攀升的排名,正是彝乡热土上,热血青年写下的最动人的答卷,是法治星火播撒与彝汉力量同心的最好见证。
脚下沾有多少泥土,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。援彝从来不是单向付出,而是双向的奔赴,这两年与彝族同胞相处的每一刻,他都在用心感受、用爱交流。
2023年秋天,了解到洪溪镇阿罗克古家中情况特别困难,陈言超随援助队前往慰问。走进克古家门,那无声的场景深深烙印在他的心底:黑漆漆的屋内,年逾古稀的阿妈佝偻地忙碌着,9岁的小孙子怯生生地倚立一旁,眼中写满无措。得知孩子父母因车祸不幸离世,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艰辛,特别是老人谈及孙子缺失父母疼爱时的哽咽酸楚,陈言超红了眼眶。那一刻,他暗下决心,要竭尽所能,为这个失去依靠的家庭点亮希望,传递温暖。
从此,陈言超将祖孙二人的冷暖挂在心头。他一有时间就进村探望,关注老阿妈的身体,动手帮忙打扫卫生、整理家务。他更将特别的爱倾注在孩子身上。不仅关心孩子的学业和生活情况,还时常与他促膝谈心,用温暖的话语描绘山外的世界,试图走进孩子封闭的心灵,守护他的健康成长,弥补缺失的亲情。
这份跨越民族的守望,正是陈言超筑牢民族团结的连心桥。他不仅守护着一个个小家,更以“法院人”的担当,擎起法律的盾牌。在村寨间,他将晦涩法条化作亲切乡音,行走在防毒防艾、普法宣传的前沿阵地,守护乡亲们的健康与权益。